日前,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吳志勇的《三十三態觀音》、《蒲團觀音》、《文昌君》三套作品共計35尊被中國美術館館藏。這不僅是對吳志勇多年創作的肯定,也是對當代德化瓷雕藝術的重要認可。
吳志勇與縣陶瓷辦負責人等交流《三十三態觀音》的創作構思
“中國美術館是我們藝術界的最高殿堂,我的作品能被它收藏,我感到無比的榮幸。”吳志勇對記者說道。
據了解,中國美術館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近現代藝術家作品為重點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1963年,毛澤東主席為中國美術館題寫館名,確立了它作為國家美術博物館的地位與性質,從那時候開始,它與中國美術的時代發展緊密相連,也是新中國美術發展的象征。
吳志勇向縣陶瓷辦負責人等介紹《文昌君》創作構思
此次,被收藏的三套瓷雕作品是吳志勇以德化最具典型的傳統宗教風格為題材,融合當代的藝術審美與自身獨特的藝術思維,應用德化特有的白瓷品種,以及高超的瓷雕技藝創作出來的結晶。
其中《三十三態觀音》作品,是其在三十三態造型設計的基礎上,打破傳統常規尺寸規格,創作出大小只有7.5寸到10寸之間的觀音系列塑像,每一刀一劃都非常的細微和精致。它卻極大的考驗著吳志勇的技藝水平和創作耐心。
中國美術館館藏《三十三態觀音》證書
而另外的兩件館藏作品《蒲團觀音》和《文昌君》,都是約1米高的大型瓷雕作品。大型瓷雕作品除了要求創造者有較高的技藝水平之外,坯體的干燥、燒制等也是創造者不得不面對的難題。為此吳志勇下了不少的苦功夫,才于2017年成功挑戰完成。
中國美術館館藏《蒲團觀音》證書
“這三套作品從最初的構思,到創作,再到最后的成品,并沒有一帆風順。小件的《三十三態觀音》系列作品,要達到小而精的效果,每一個細節的刻畫我都需要非常的謹慎小心,經常手一抖,就刻壞了。大件的《蒲團觀音》和《文昌君》,我都記不得自己燒壞了多少尊,才有最終的成品。”吳志勇說道。
中國美術館館藏《文昌君》證書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如果沒有吳志勇大膽突破常規,用契而不舍、一往直前的精神探索陶瓷藝術的創作,就沒有他贏得滿堂彩的瓷雕作品。
[憨鼠責編:瓊子]